他山之石

站内搜索

他山之石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他山之石 >> 正文

认真学习评估方案 正确理解方案内涵

作者: 时间:2018-06-12 点击数:

认真学习评估方案 正确理解方案内涵

——《(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方案(试行))的解读》
  北京科技大学 钱仁根

 

教育部的教高厅[2004]21号文件颁布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方案(试行)(以下简称《评估方案》)是我们评估工作的依据,同时在评估工作中要认真执行教育部的2005年的1号文件(教高[2005]1号教育部关于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的若干意见》和周济部长在第二次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会议上的讲话的通知)。教高司函[2005]7号文件(《关于做好2005年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的通知》)和教高评中心[2006]1号文件(《关于2006年对中国人民大学等1 39所普通高等学校进行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的通知》)对于如何执行教高[2 005]1号文件和做好评估工作作出规定、提出了要求,在评估工作中应很好贯彻。

《评估方案》是评估工作的依据,同时,《评估方案》体现本科教学工作的规律,反映教育主管部门对本科教学工作的要求。因此,学习《评估方案》不仅是评估工作的需要,更是做好本科教学工作的要求。大家要认真学习《评估方案》,正确理解、把握《评估方案的内涵》。

《评估方案》由指标体系;评估指标和等级标准;评估结论及其标准;有关说明等四部分组成。在评估指标和等级标准中,有一级指标,二级指标,主要观测点,参考权重,等级标准(只给出AC级标准),说明等。该《水平评估方案》有7项一级指标加特色项目,19项二级指标(其中重要项目11)44个观测点。结论优秀的标准为A至少有1 5个,C最多只能有3个,不能有D(其中重要项目A至少有9个,C只能有1),特色鲜明;结论良好的标准为A+B至少有15个,D最多有1(其中重要项目A+B至少有9个,没有D),有特色项目;结论为合格的标准为D最多有3个,其中重要项目D只能有1个。

下面主要对《评估方案》中观测点的内涵作一说明,这个说明只是对《评估方案》的解读,目的是为了帮助大家理解《评估方案》。

1.办学指导思想

一级指标:办学指导思想。二级指标:学校定位;办学思路

学校的办学指导思想是学校的顶层设计,它对学校的建设和发展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办学指导思想不是抽象的,它是学校在长期办学过程中形成的,它具体体现在学校的各项工作中。

学校的办学指导思想是需要通过审视学校的办学历史总结的。教育部20051号文件》提出的加强本科教学工作的指导思想和加强本科教学工作的主要任务和求,将指导学校正确总结办学指导思想。

1.1学校的定位。主要观测点:学校的定位与规划

学校要明确办学思想,科学定位,办出特色,办出水平。

学校要根据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需要、自身条件和发展潜力,找准学校在人培养中的位置,确定学校在一定时期内的总体目标,培养人才的目标、层次、类型和人才的主要服务面向。

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需要、自身条件和发展潜力,这是学校科学定位的依据。所谓根据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就是学校的定位要适应国家或地区或行业经济建设的要求,要适应社会和科学技术发展的需要。

找准学校在人才培养中的位置一方面是要明确学校在国内外同类高等学校中所处的地位,另一方面是学校在国家培养人才的战略任务中,承担什么样的任务。

学校在一定时期内的总体目标是要确定:学校的类型(研究型、研究教学型、教学研究型、教学型等);学校的学科(理工农医管经文等)结构;学校培养不同层人才(研究生、本科生、高职高专生等)的结构。

培养人才的目标就是平时说的培养目标、培养规格;人才的类型是指研究型的、应用型的、应用研究型的。

人才的服务面向有两层意思:一是培养的人才是为行业服务、为区域经济服务,还是服务全国;二是培养的学生将来主要从事研究、开发,还是做基层的实际工作。

学校都制定有规划,规划所提出的目标应体现学校的定位,其相应措施是为了保证学校定位的实现。考察学校定位必须考察学校的规划。学校的规划包括学校教育事业发展规划、学科和专业建设规划、师资队伍建设规划和校园建设规划。这四个规划可以是独立的,也可在一个总规划中,内含这四部分内容。

1.2办学思路。主要观测点:教育思想观念;教学中心地位。

教育思想观念是高等教育发展的先导和动力,也是高等学校发展的任务和要要求。因为高等学校不仅要出人才、出科研成果,同时要出教育思想、办学理念和教育理论。学校的一切改革离不开思想观念的转交,办好一所学校,必须要有先进的教育思想观念。

先进的教育思想观念要具有时代特征,要随时代的进步不断转变。要重视教育教学质量,要建立具有时代特征的质量观,人才观。学校要强化质量意识,牢固树立人才培养的质量是高等学校生命线,提高教学质量是永恒的主题这样的观念。结合学校的定位,制定好人才培养的质量标准并切实实行。大众化教育阶段的质量标准应区别于精英教育阶段的,不能用精英教育阶段的质量标准来要求大众化教育阶段的教学工作。因为不同的学校在培养人才方面承担的任务不同,各个学校制定的人才培养质量标准既有相同之处,也有不同的地方。国家对高等学校培养人才的基本要求应该是一样的,学校根据定位对培养的人才还可提出不同的要求。

学校的党政一把手是教学质量的第一责任人,对保证和提高教学质量负有重大责任,应该做到责任明确。学校的党政一把手要统筹学校的各项工作,把主要精力真正转移到教学工作上来,把质量意识落实到具体工作之中。学校领导要带头转变教育思想观念,在治学过程中,应有一个先于行动的核心理念,在观念、制度、工作上有所创新。

先进的教育思想观念,要遵循教育规律,处理好扩大规模与提高质量的关系、统一性与多样化的关系、成人成才的关系、规范管理与改革创新的关系。

高等学校的中心任务是培养人才,人才培养的中心环节是教学,因此,教学始终是学校的中心。学校教学中心地位的确立不是一句空话,它是有实际的含义的,是可以根据以下几点进行考察的:党政领导是否重视教学工作,经常研究教学工作,并能深入教学第一线进行调查研究,解决教学工作中的问题;是否正确处理人才培养、教学工作、与其他工作的关系;对教学的经费投入是否处于优先地位,并有稳定的来源;各职能部门是否都能围绕育人进行工作,并能主动为教学服务;学校的各项政策和规定是否都能体现对教学的重视;在对教师的考核中,是否实行教学质量考核一票否决制;育人工作是否已成为学校的舆论中心等。关键在于落实。

本科教育是高等教育的主体与基础,抓好本科教育是提高整个高等教育质量的重点和关键。因此落实教学工作中心地位时,学校应把加强本科教学工作列入重要工作日程

2.师资队伍

一级指标:师资队伍。二级指标:师资队伍数量与结构;主讲教师。

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搞好教学工作的关键在教师,深化教学改革的关键也在教师,因此说在教学工作中,教师是主导,是关键,他对提高教学质量和学校将来的发展起着重要作用。一所优秀的高等学校一定有一支高质量的师资队伍。

2.1师资队伍数量与结构。主要观测点:生师比;整体结构状态与发展趋势;专任教师中具有硕士学位、博士学位的比例。

生师比是折合学生数与教师总数之比。教师总数是专任教师与外聘教师一半之和,其中,专任教师是指学校在编的具有高等教育教师资格证书,并承担教学工作人员。

分析教师的结构状态和发展趋势时采用的是‘‘师资,这里的师资专指学校在编的、具有教师专业技术职务的人员(即教授、副教授、讲师和助教),包括教学、科研、管理等岗位上的。

师资队伍结构合理,要符合学校的定位,要适应教学需要,要适应学校学科、专业发展的需要。可通过以下几方面考察:

(1)全校师资的自然状况。数量、学科、学缘、年龄、学历(学位)、职称、各院系分布状况等。

(2)学科发展状况。教师科研状况;重点学科、重点专业、新学科、新专业的师资状况。

(3)主要基础课和主干课师资队伍状况。

(4)实践教学环节,特别是实验教学师资队伍状况。

师资队伍发展趋势好,它应有学科带头人,已形成学术梯队,并有数量适宜的骨干教师。

专任教师中具有研究生学位是指已经取得研究生学位的人员。在读学位的、研究生班毕业的均不统计在内。

2.2主讲教师。主要观测点:主讲教师资格;教授、副教授上课情况;教学水平。

主讲教师资格:或者具有硕士或硕士以上学位,或者具有讲师或讲师以上职务。对新教师还应附加一个条件:通过岗前培训,取得合格证。

学校应制定政策,采取措施,鼓励教授和副教授上讲台给本科生上课,应把它作为学校的一项基本制度。要把教师承担教学工作的业绩和成果作为聘任、晋升教师职务、确定津贴的必要条件。同时,积极聘请国内外著名专家承担讲课任务或开设讲座,完善青年教师和研究生从事助教工作。

教育部2005年《1号文件》中要求教授、副教授每学年至少要为本科生讲授一门课程,连续两年不讲授本科生课程的,不再聘任其担任教授、副教授职务。按照《1号文件》的要求,该观测点的A级标准调整为教授、副教授每学年至少要为本科生讲授一门课程C级标准不变。2005年以前仍按《评估方案》的标准执行,2005年及以后A级标准按调整后的执行。

教学水平高低是以实施培养方案的效果能否达到预定的培养目标来衡量的。培养方案和培养目标都是学校自己确定的,因此教学水平是根据学校的实际状况衡量的。

3.教学条件与利用

一级指标:教学条件与利用。二级指标:教学基本设施;教学经费
   该指标提出了办学的基本条件,要充分理解提出办学条件的必要性,要处理好资源占有与利用的关系。

3.1教学基本设施。主要观测点:校舍状况;实验室、实习基地状况;图书馆状况;校园网建设状况;运动场及体育设施。

校舍状况C级标准中提出的要求是参照教育部教发[2004]2号文件制定的。其中,教学行政用房是指教学用房、教学辅助用房及行政办公用房,这里计算生均值所用的学生数是全日制的在校生数。

其中A级标准中,各类功能教室齐备,很好地满足教学需要是指普通教室、语音室、计算机教室、多功能教室、多媒体教室、绘图绘画教室等都能满足不同形式的教学需要,能给教学内容和方法的改革提供良好的条件。

学校的实践教学除在校内的实验室、实习场所进行外,还应根据学校性质和人才培养要求,规划、选择、建设校外实习基地,形成完善的实习基地群。实习基地应具备如下条件:稳定的场所;有明确的实践教学目的和内容;有稳定的指导教师队伍;有实习项目;场地、设施能满足教学需要。

教学科研仪器设备值是指单价在800元以上的仪器设备值。计算生均教学科研仪器设备值所用学生数为折合在校生数。

生均图书和生均年进书量所用学生数是折合在校生数。图书馆管理手段先进,使用效果好是指利用计算机网络及其他现代化手段采集、交流信息,管理能做到使用方便、效率高、利用率高。

校园网建设主要考察建设水平、运行情况、在本科教学中的作用。在校园网建设中,要加快建设数字图书馆、多媒体网络教学环境。

体育有专项训练场地和设施是指具有学校特点的专项训练场地和设施。计算生均运动场面积所用学生数是全日制在校学生数(自然数)

根据教育部高教司函[2005]7号文件要求,对于生均图书、生均教学行政用房面积,一方面被评学校要按标准进行建设,专家组要按标准严格要求。另一方面,如果被评学校充分挖掘、利用现有教学资源,生均年进书量较大,电子图书利用情况较好,用房和图书能基本满足教学需要。在这样的情况下,专家组可以实事求是地作出判断。

3.2教学经费。主要观测点:四项经费占学费收入的比例;生均四项经费增长情况。

四项经费:本专科业务费,教学差旅费,体育维持费,教学仪器设备维修费。四项经费的每项经费都是有确切含义的,它们是按原国家教委1 988年制订的《高学校会计制度》中的会计项目定义的。

学校要调整经费投入结构,切实把教学工作作为经费投入重点,加大对教学经费投入力度,并保证生均四项经费逐年有所增长。特别要大幅度增加实践教学专项费,尽快改变实践教学经费严重不足状况。周济部长说:教学经费投入作为一项重要指标,教学经费不达标,学校的教学评估就不能通过

生均四项经费增长的情况,是考察学校近三年用于每个学生的教学运行基本经费在数量上的变化趋势。计算生均值所用学生数为普通全日制本专科生的自然人数。

统计生均四项经费时,教学经费和学生数所用的时问应统一,规定都用每年:1231日的数据。

根据教育部教高司函[2005]7号文件的要求,2005年及以后,四项经费占学费的比例A级标准调整为30%,C级标准调整为25%。2005年以前的四项经费占学费的比例仍按《评估方案》执行。

4.专业建设与教学改革

一级指标:专业建设与教学改革。二级指标:专业;课程;实践教学。

重点要看学校围绕实现人才培养目标,在专业建设、改造,人才培养模式设计, 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建设、改革,教学方法和手段改革,加强实践教学等方面,思路是否清晰,措施是否得力,效果是否明显。

4.l专业。主要观测点:专业结构与布局;培养方案。

专业总体布局和结构要合理,要符合学校定位、符合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需要、遵循教育规律。学校要根据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要,调整和设置学科、专业,不断优化结构。学校要根据本地、本校的办学基础和社会需求,建设品牌专业,形成优势和特色。

新办专业是指专家组进校时毕业生不足三届的专业。新办专业主要考察专业设置是否符合社会需求和教育部要求;专业设置的依据和论证是否明确充分;是否有相应学科作依托;新办专业的口径、布局是否符合学校的定位;新办专业的教学条件好不好(实验、实习条件,师资,图书资料,教学文件等);教学质量有没有保证;学生满意不满意。

培养方案是保证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规格的重要文件,是组织教学过程,安排教学任务的基本依据,它是学生在校学习几年中,课内、课外的总体安排。这一观测点重点考察制定培养方案的指导思想、原则,具体内容和执行情况。指导思想、原则要体现学校的定位,体现具有时代特征的教育思想观念,体现当前高等教育改革的主流。内容要体现学校所确定的指导思想和原则,执行培养方案严格,有相应的规章制度和文件作保证。

4.2课程。主要观测点: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教材建设与选用;教学方法与手段改革;双语教学。

课程是实现培养目标的基本单元。课程体系、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等集中体现学校的办学思想和人才培养模式特征。

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是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主要落脚点,也是教学改革的重点和难点。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重点是考察总体思路、具体计划措施、执行情况和已取得的成果。学校应根据培养目标和人才培养模式,从对人才的知识、能力和素质的要求出发,进行课程改革与建设,进行优质课程建设、系列课程建设、课程教学内容整合和精品课程建设,逐步形成一批教学质量高,有特色的本校优质课程。

要健全、完善教材评审、评价和选用机制,严把教材质量关。要选用高质量的精品教材和新版教材。有条件的学校,要作好教材编写的规划,并采取措施,支持出版有特色的教材。

教学方法的改革中心是加强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改革要有利于学生创新思维和创新精神的培养,要有利于加强学生的自学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实践能力的培养,要有利于学生个性和才能的全面发展。

要积极采用现代教学技术和手段,特别是多媒体技术(利用计算机综合处理文字、声音、图像、图形、动画等信息的新技术)。根据教育部2005年《1号文件》的要求,这个观测点的A级标准中,国家重点建设(“211工程建设)的高等学校,必修课应用多媒体授课的课时比例应不低于30%,一般院校仍为15%2005年前,按《评估方案》执行,2005年及以后,按这个新标准执行。

双语教学的课程是指采用了外文教材,并用外语授课的课时占该课程课时的50%以上(5O)的课程。在A级标准中,对于生物技术、信息技术、金融和法律等专业,双语教学课程的比例有数量要求,其他没有数量要求,要求学校采取措施,积极实施双语教学。当前,主要是提高双语教学课程的质量,继续扩大双语教学课程的数量。

4.3实践教学。主要观测点:实习与实训;实践教学内容与体系;综合性、设计性实验;实验室开放。

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既有密切联系,又有相对独立性。它对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学生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有着理论教学不可替代的特殊作用。

实习与实训主要考察时间、措施和效果。要采取有效措施,保证实习和实训的时间和效果。

要强化实践育人的意识,合理制定实践教学方案,科学地设置实践教学体系。实践教学方案和实践教学体系要符合培养目标的要求,符合学校学科的结构。

不断改革实践教学内容,改进实践教学方法,通过政策弓l导,吸引高水平教师从事实践环节教学工作。建立大学生尽早进入实验室研究的基本制度和运行机制,创造条件使学生较早地参加科研或创新活动。

要增加综合性、设计性实验。

实验室开放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实践能力,而且是教学管理改革的重要内容。实验室开放要考察开放的范围、开放的时间、开放的内容和对学生的覆盖面。

5.教学管理

一级指标:教学管理。二级指标:管理队伍;质量控制。

高等学校的根本任务是培养人才,这就决定了教学管理在学校的管理工作中占有重要地位。

5.1管理队伍。主要观测点:结构与素质;教学管理及其改革的研究与实践成果。

教学管理队伍是指校、院()两级教学管理人员:学校主管教学校长、教务处等专职教学管理人员、院()教学院长(主任)、教学秘书等。

管理队伍在年龄、学历、学缘、专业、职称,及能力、任职时间等方面,构成合理的结构,发挥最佳的整体管理职能。对管理者个人要求具有适应管理工作的德和才,应具备从事管理工作必需的业务水平,具有与岗位相应的能力、理论和学术水平。在重要岗位工作的管理人员应有从事教学工作或教学管理工作的经历。规范教学管理人员的岗位职责,促使管理人员把主要精力投入管理和服务工作。

教学管理机构是行政机构,是服务机构,也是学术研究机构。开展教学管理和教育、教学研究是教学管理人员的重要任务之一。

5.2质量控制。主要观测点:教学规章制度的建设与执行;各主要教学环节的质量标准;教学质量监控。

教学基本文件和规章制度健全、完善,体现先进教育思想,并积极采用现代管理技术。采取措施,确保各项规章制度严格执行。

学校应制定主要教学环节的质量标准。没有质量标准就无法评判教学质量的高低。教学质量是多层面、多样化的,各学校的定位不同,培养目标不同,对学生的知识、能力、素质的要求是不一样的。

建立自我完善、自我约束的教学(包括实践教学)质量监控体系是质量控制的重要保证,也是水平评估工作的主要目的之一。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目标确定、各主要教学环节质量标准的建立、信息的收集(包括统计和测量)、评估、信息反馈、调控等环节,并形成一个闭环。

教学工作评估与检查是学校教学管理部门对教学质量进行过程控制的重要手段。学校要建立教学工作评估体系,评估的重点是课程评估、教师授课(包括实践教学)评估、学生学习评估、院系教学工作评估等。

毕业论文或毕业设计管理要规范化。学校有合理、科学的关于毕业环节的管理制度。

6.学风

一级指标:学风。二级指标:教师风范;学习风气

6.1教师风范。主要观测点:教师的师德修养和敬业精神

教师风范是教师的德与才的统一性表现,教师风范是教师整体素质的核心,学校的名牌实质是教师风范的名牌。江泽民同志在北京师范大学百年校庆上,对教师提出的:志存高远、爱国敬业、为人师表、教书育人、严谨督学、与时俱进,是对教师风范的最好概括。教师风范表现在日常教育教学活动中,表现在课堂教学,科学研究,教书育人等各个方面。

学校要重视师德建设,制定教师岗位职责,采取措施,促使教师把主要精力投入教学工作,并引导教师正确处理教学与科研的关系。教师要严格履行岗位职责,真正做到为人师表。

6.2学习风气。主要观测点:学生遵守校纪校规的情况;学风建设和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措施与效果;课外科技文化活动。

这里的学习风气是指学生的。学习风气是学生在校学习生活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精神面貌,是学生在学校中,经过长期教育和影响逐步形成的行为风尚-学习风气是一种无形力量,它通过潜移默化的作用方式,对人才培养质量起希重要作用。

学校的学习风气主要体现在:

(1)校园氛围(2)学生管理(3)教育载体(4)形象表现。

学校要营造良好的育人环境,营造体现社会主义特点、时代特征和学校特色的校园文化,营造良好的学术氛围。学校要采取措施规范学生的行为,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促使学生把主要精力投入学习活动,树立良好的学风。学生要以学为主,勤奋刻苦。

学校要注意第一课堂和第二课堂的有机结合,第二课堂要贴近学生的学习和生活,鼓励开展以提高大学生多方面能力和扩展学生专业知识为目标的课余活动。参加课外科技文化活动的人数是指以提高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人文素质和拓宽专业知识为目的的各项科技文化活动的参加人数。统计时,应以较长时间、系统地参加的人数计入,这个人数占学生总数的一半左右,可认为人数多。有一定数量反映效果的研究论文、科技成果、文艺作品、竞赛获奖证书、先进事迹报告等,可认为效果好

7.教学效果

一级指标:教学效果。二级指标:基本理论与基本技能;毕业论文或毕业设计;思想道德修养;体育;社会声誉;就业。

7.1基本理论与基本技能。主要观测点:学生基本理论与基本技能的实际水平;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

该指标是要看学生在校学习期间基本理论与基本技能培养的现状、实际水平,从而判断学生的学习质量、基本素质和进一步学习、发展的基础。考察时,要了解学校对学生的知识、能力结构(培养方案)的要求,主要课程的教学大纲。在此基础上,通过学生在校学习的成绩(在严格考试管理、严肃考场纪律、严格评分标准前提下);在横向可比较的考试与竞赛中的成绩;专家组考察结果等方式考察学生的实际水平和学生在校期间学习质量提高程度。

考察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除了要考察学校在创新教育和实践教育方面的工作,主要通过调查、考核,考察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实际状况,以及这方面的成果和奖励。

7.2毕业论文或毕业设计。主要观测点:选题的性质、难度、份量、综合训练等;论文或设计的质量。

本科生毕业环节的作业(毕业论文、毕业设计)对学生是一次专业能力的综合训练。毕业论文或毕业设计的质量既反映学生在校学习的质量,也反映教师的水平和学校管理的水平。

考察毕业论文或毕业设计,首先是看选题,选题的性质、难度、份量、综合训练等能否反映培养目标的要求,选题是否结合实际。

通过选题看指导教师的科研工作、实际工作(例如工程)背景,每位教师指导的学生数是否适当,是否有足够时间和精力指导学生,与学生交流、讨论。

其次是考察毕业论文或毕业设计的质量。除考察毕业论文或毕业设计本身的学术水平、应用价值外,还应从以下几方面考察:

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综合应用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外语和计算机应用能力;

在工作中应用各种工具(包括查阅文献、获取信息)的能力;

某些学科的分析能力。

撰写科研报告、论文、设计和表达、交流的能力。

在工作中的团队协作能力。

7.3思想道德修养。主要观测点: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与文化、心理素质。

思想政治素质是最重要的素质。时代要求当代大学生有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初步掌握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的基本观点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具有初步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树立社会主义信念、牢固树立热爱祖国、振兴中华民族的使命感;培养探索精神、创新思维、崇尚真知、追求真理的恒心和毅力;培养诚信守法、团结合作的精神。

道德素质是个人在社会生活中进行价值判断、行为选择、处理与他人利益关系的内在枢纽,当代大学生要有高尚的道德情操和良好的修养。

文化素质的内容是广泛的、多方面的,它是需要长期的培养和熏陶的。文化素教育要开设以人文科学为主要内容的课程、讲座和开展相应的活动,同时要营造校园文化,形成浓郁的人文教育的氛围。

要重视学生良好心理素质的养成,要有心理咨询机构,要有相应措施,对有心理疾病的学生能及时进行医治。学生心理健康。

7.4体育。主要观测点:体育

大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合格率是按教育部和国家体育总局发的《学生健康标准(试行方案)(教体艺[2002]12号文件)统计的。除考察合格率外,还要看学校开展群众性体育活动和竞技体育的情况。

7.5社会声誉。主要观测点:生源;社会评价。

该指标的目的是看社会对学校的办学水平和人才质量的评价,以反映学校在社会声誉中所处的地位。

生源主要看学校的录取分数线与当地的控制线的差异和第一志愿录取率。

社会评价是看社会对该校人才的需求,用人单位对该校学生的反映,校友的反映,家长、中学生对学校的评价,媒体对学校的评价以及学校培养人才的总体状况等。

7.6就业。主要观测点:就业情况

要考察学校在就业方面的工作,采取什么措施,取得什么效果。另外要看应届毕业生年底就业率和就业去向(包括考研状况)

《特色项目》

办学要有特色,没有特色就没有水平,没有水平就没有优势,就缺乏竞争力。特色是特别出色的意思,具体说就是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精。特色是办学过程中,历史的沉淀,它是传统和风格的长期积累,有一定的稳定性,对优化人才培养过程,提高教学质量效果明显、作用大。特色区别于办学成绩,它应该在社会上有一定的影响,并得到同行的公认。 

有特色的学校必有独到的教育思想,这一思想是全体师生的集体智慧和实践成果的结晶,是全校的共同财富。

这里讲的特色不是指学科、专业的特色,它是教学工作的特色,具体可以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总体上的治学方略、办学理念、办学思路;

教育上的教育模式、人才特色;

教学上的课程体系、教学方法以及解决教改中的重大问题等;

教学管理上的科学、先进的教学管理制度、运行机制等;

优良的校风等。

 

通讯地址:河西学院教学评估督导中心    邮编:734000     联系电话:8281447  8283682

Copyright©2018 河西学院教学评估督导处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