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山之石

站内搜索

他山之石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他山之石 >> 正文

准确把握指标体系,认真搞好本科教学评估

作者: 时间:2018-06-12 点击数:

准确把握指标体系,认真搞好本科教学评估

全国高校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专家委员会副主任

李进才

 

今天,教育部高教司和评估中心安排我作个发言,我想讲三个问题,一是关于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方案制定的指导思想和原则,二是关于评估指标的理解,三是关于要处理好评估指标体系及相关的几个关系,供各位参考。

一、评估方案制定的指导思想和原则

评估方案制定的指导思想与评估的目的是不可分的,评估的目的亦即评估方案制定的指导思想,就是要通过评估进一步加强国家对高等学校教学工作的宏观管理与指导,实现依法治教,促使各级教育主管部门重视和支持高等学校的教学工作,促进学校自觉地贯彻执行国家的教育方针,按照教育规律进一步明确办学指导思想、改善办学条件、加强教学基本建设、强化教学管理、深化教学改革、全面提高教学质量和办学效益,办人民满意的教育。中央和教育部领导多次强调了这一指导思想。同时这一思想也集中体现在评估的“以评促建,以评促改,以评促管,评建结合,重在建设”的20字方针上。

根据教育评估的定义,就是对既定的目标,建立科学的指标体系,通过系统地收集信息和定性、定量分析,对教育活动的功效及工作状态进行评定和判断。因此,根据这一定义,制定科学的评估指标体系,应坚持以下原则:

第一,科学性与系统性相结合的原则。指标体系应充分体现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遵循教育和教学的客观规律,符合国家对普通高等院校教育教学质量和办学条件的基本要求。应能比较系统、全面地反映高等院校本科教学工作的基本教学条件,教学管理和教学质量的状态、水平以及教学效果。方案设计的7个一级指标的内容即是如此。

第二,通用性与兼容性相结合的原则。指标体系主要反映普通高校本科教学工作的共性特征,但对各高校在教学工作中所创造的好经验、好方法以及在教育、培养方式等方面有独具特色的内容也能较好地得到反映。方案设计的7个一级指标,特别是11个重要项目,它反映了本科教学工作的核心内容和重要环节,适合于各类学校,同时又加了一个特色项目,并且专家进校后还根据“三个符合度”把握,较好地体现了这个原则。

第三,导向性与激励性相结合的原则。指标体系应正确地体现教育、教学改革和发展方向,对教学工作影响较大、较重要的要素在评价标准中给予较大的倾斜;同时又要使各项指标成为学校对教学工作进行自检的尺度,激励不断加强教学工作,提高本科教学质量,办人民满意的教育。方案设计的C级标准为基本要求,同时也提出了A级标准的更高要求,就是要发挥指标体系指挥棒的作用。

第四,简明性和可操作性相结合的原则。在制定指标体系时力求做到指标的项目内涵明确、简明,重点突出,有较好的可测性和可操作性。现在的指标体系,比过去的合格和优秀评估都要简单,同时,也有一些量化指标,还有备注说明,力求体现了简明易操作的原则。

二、关于评估指标的理解

要把本科教学评估工作做好,就要对指标体系进行认真的学习,准确理解指标内涵。现在我们评估使用的方案是2004年8月经修订颁布实施的,而在此之后教育部又颁布[2005]1号文件,因此,在执行现行评估方案时,还要执行教高[2005]1号及教高司函[2005]7号文件,下面我就按指标体系顺序对各个指标进行一些解读。

(一)办学指导思想

办学指导思想是学校的一个顶层设计,对学校的建设和发展是很重要的,是学校在长期办学过程中形成的,体现在学校的各项工作中。办学指导思想既指导学校的各项工作,而学校各项工作做得好坏,又都反映学校的办学指导思想正确与否,因此,各级指标都与办学指导思想有关。考察一所学校的办学指导思想,不仅要看下面的两个二级指标,而且还要看其他指标。

1.1学校定位

学校定位主要是总体目标定位、学校类型定位、层次定位、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人才类型定位、服务面向定位等。学校依据什么来定位,主要依据有三个方面:第一是根据社会发展和经济建设的需要,是要以社会需求为导向;第二是要依据学校自身的办学条件,坚持从实际出发;第三是考虑学校发展的潜力和奋斗方向。

这里要强调的是定位一定要根据自己现有的实际情况和水平,不要盲目攀比。目前我国有些高等学校在定位中有一种攀高的不良倾向;再就是要体现自己的特点,要有个性,不能是放在哪个学校都合适。

学校规划的目标应体现学校的定位,其相应措施是为了保证学校定位的实现。包括学校教育事业发展规划、学科专业建设规划、师资队伍建设规划、校园建设规划等。这些规划里面所确定的目标应该体现学校的定位,所采取的措施应该都是为了实现这些定位。

1.2办学思路

(1)教育思想观念

教育思想观念是高等学校改革发展的先导。特别强调现代高等学校要有先进的教育思想观念。当前,我国高等教育已由精英教育走向大众化教育,经济全球化、国际合作与交流加强、国际竞争加剧。在这样的形势下,我们的教育思想观念要随之转变,要更加重视教育教学质量,要更加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创业能力。学校在科学的质量观的指引下,结合自己的定位,制定质量标准并切实付诸实施。先进的教育思想观念必须有时代特征,要随着时代的进步而不断转变。在教育思想观念中很重要的一点是考察学校领导层的办学理念,学校的教育思想观念在一定程度上是学校领导层办学理念的一种体现,特别是学校的党政一把手。所以考察一个学校的教育思想观念必须要考察学校领导层的办学理念。

(2)教学中心地位

教学中心地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学校党政领导重视教学工作,经常研究教学工作,并能深入教学第一线进行调查研究,解决教学工作中的问题;二是正确处理人才培养、教学工作与其他工作(如科研工作、社会服务等)的关系;三是对教学的经费投入处于优先地位,并有稳定的来源;四是各职能部门都能围绕育人进行工作,并能主动为教学、教师、学生服务;五是学校的各项政策和规定都能体现对教学工作的重视;六是育人工作已成为学校舆论中心,教师学生都能深切感受到这一点。

(二)师资队伍

保证和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在教师。师资队伍应该说也属于教学条件,因为它尤为重要,所以单独做一个一级指标。下面设了两个二级指标。

2.1师资队伍数量与结构

(1)生师比

是用折合在校生数除以教师总数,一个就是必须区分专任教师和师资是两个不同的概念,所以两个数字应该不是一样的。计算生师比的时候教师总数是用专任教师数加上50%的外聘教师数。确定专任教师有两个条件,一是必须要有高等教育的教师资格证书,二是必须承担教学任务,不一定是讲课,承担其他教学任务也可以。过去统计时要求专门从事教学工作,现在有些放宽,只要有高校教师资格证,编制在教师系列并从事了教学工作就可以统计在内,也包括了行政岗位的教师、临床教师、实验教师。

(2)整体结构状态与发展趋势

考察师资队伍结构时,用的是师资。师资是指学校在编的,具有教师专业技术职务的人员。不管这些教师现在属于什么岗位,教学岗位还是科研岗位还是行政岗位,都是统计的基数。也就是学校在编的教授、副教授、讲师、助教系列的教师,非教师专业技术职务的如工程师、医师、实验师等即使从事了教学工作也不能统计为师资。

师资队伍结构合理就是要符合学校的定位,适应学校教学的需要、适应学校学科专业建设与发展的需要。考察时,一是看学校整体的师资队伍质量状况,数量、学科、学缘、年龄、学历、职称、各院系分布情况;二是要看学科发展的情况,教师的科研状况,新专业新学科师资队伍状况、重点学科重点专业师资队伍状况;三是看基础课和主干课程的师资队伍状况。师资队伍的发展趋势良好,一是要有学科带头人,已经形成的梯队,有数量适宜的骨干教师,二是要队伍稳定,看近三年队伍的变动情况,三是要各种结构呈现良好发展态势。

(3)专任教师中具有硕士、博士学位的比例

考核专任教师中硕士学位、博士学位的比例,是指已经取得硕士、博士学位的在职教师,不包括在读的,也不包括研究生班和双学士学位的教师。

2.2主讲教师

(1)主讲教师资格

统计主讲教师资格时,基数是主讲本科课程的教师,不包括指导毕业设计、毕业论文、课程设计、实习的教师。符合主讲教师资格指要么具有硕士或硕士以上学位,要么是具有讲师或讲师以上职称,二者必居其一。新教师还要具备一个条件,就是进行了岗前培训,通过系统的学习经考核取得了教师资格证书。按学年统计,一般各学年主讲课程的教师人数是不同的。现在在评估实践中,对有些实践性很强的专业课程,聘请的教师虽然没有研究生及以上学历,也没有讲师及以上职称,但由于其实践经验丰富、能适应教学需要,且具有该专业领域的中级及以上职称,就视为符合主讲教师资格。

(2)教授、副教授上课情况

教育部2005年1号文件指出,高等学校要把教授、副教授为本科生上课作为一项基本制度,教授、副教授每个学年至少为本科生讲授一门课程,连续两年不承担本科教学任务的不再聘任相应的技术职务。如何把握,2005年以前,仍然执行评估方案,2005年及以后,A级标准按照教育部2005年1号文件执行。注意,在这个指标里,C级标准似乎要高于A级标准。在考察学校是否达到A级标准的时候,首先要考察是否先达到了C级标准,即55岁以下教授、副教授每个学年度为本科生上课的比例是否达到了95%。在计算教授、副教授讲课的时候,是要把学校所有的教授、副教授都要统计在里面。就是说,即使你是校长、处长没有上课,不管在什么岗位上,只要你的职称是教授、副教授,都作为统计的一个基数。有这样几种人可以不统计,即出国、进修、病休这一学年都不在岗的。返聘的教授、副教授可以不统计,但是延聘的教授、副教授要算在里面。这里的上课要求是主讲一门课程,不包括讲座和实践教学。

(3)教学水平

教学水平怎么来衡量,一是看学校实施培养方案的效果能不能达到预定培养目标。很多学校提出来,专家评价一个普通高校的教学水平是不是用重点高校的标准来衡量?不是的。主要是按你根据学校定位设计的培养方案能不能达到你制定的培养目标。这里有一个科研促进教学的问题。主要是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考察:第一,就是科研的设施、经费能不能改善本科教学的条件;第二,科研的成果能不能转化为本科教学的内容;第三,科研课题和教师的科研工作是否有部分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动手能力等。教学水平是综合评价的结果,主要参考因素:教师教学档案资料中平时课堂教学质量和其他教学评估的结果;专家组现场听课评估结果;实验课、毕业设计(论文)、考试的试卷质量及分析等教学环节中反映出来的教师教学水平。

(三)教学条件与利用

这个指标,既讲条件又讲利用。一个学校教学条件不够当然不行,但是一个学校条件有了但没有充分利用,没有充分发挥条件的效率,那也是不行的。这个指标,特别是第一个二级指标教学基本设施,在现方案中贯彻了2004年教育部颁布的教发2号关于高等学校基本办学条件指标的文件。这些都是合格标准,只在C级标准要求了,A级没有,所以考察学校要首先达到C级标准,达到C级标准以后才能考虑这个学校能到A还是能到B。如果C级都达不到,这一观测点就是D。

3.1教学基本设施

(1)校舍状况

第一个生均教学行政用房面积。所谓的教学行政用房是指教学用房和教学辅助用房再加上行政的办公用房,要求是学校有产权的。教室包括普通教室、语音室、计算机教室、多功能教室、多媒体教室、绘图绘画室等。辅助用房是指直接为教学服务的教学准备室、教具陈列室、实验室的仪器库、体育设备室、图书馆、资料室等。行政办公用房是指学校党政机关办公用房及各院(系、部)教研室和行政办公用房。第二个是每百名学生所拥有的教学用计算机台数,这里专指教学用计算机,行政办公、科研、后勤管理用的都不能算。第三个是每一百名学生所拥有的多媒体教室和语音室的座位数。这都是一些硬指标,其他的都是一些关于效果的软性的指标,就看这些条件能不能满足人才培养的需要。

(2)实验室、实习基地状况

实习基地是指签有协议的稳定实习场所,或没有协议但已经连续三年在同一个地方实习的场所。实习基地应满足下列条件:有明确的实践教学的目的和任务,有稳定的教师和辅助人员队伍,有实习的项目,场地、设施能够满足人才培养的需要。还有就是考察教学科研仪器设备,达到C级标准的要求除考察生均教学仪器设备值是否达到标准之外,还要看教学仪器设备种类、数量、质量是否能满足教学基本要求。

(3)图书馆状况

C级标准以生均图书和生均年进书量来统计;A级指标还要图书馆管理手段先进,使用效果好,是指利用计算机网络及其他现代化手段,采集、交流信息和管理图书,使用方便,效率高,利用率高。

(4)校园网建设状况

主要是考察学校校园网建设的水平、硬件的情况以及在本科教学中的作用。在校园网建设中,要加快数字图书馆、多媒体网络教学资源建设。校园网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第一是校园网建设的条件,看建设的条件先进不先进;第二是考察校园网的运行,看校园网的运行好不好;第三是看校园网能不能促进本科教学。现有很多学校校园网硬件不错,但在本科教学中没有或没有很好发挥作用,比如是高速公路修得很好,但没有车很快跑起来。

(5)运动场及体育设施

该项指标考核的内容有以下几点:一是室内体育场馆情况,包括体育馆、游泳馆、体操室、器械室、训练室等;二是运动场地情况,包括田径场、篮球场、排球场、足球场、羽毛球场、综合投掷区、健身区等。要求生均面积≥3平方米;三是有符合学校特点的专项训练场地和设施;如溜冰场及设施、乒乓球场地及设施、艺术体操场地及设施等;四是各种配套设施情况。

注意:建筑面积是指已经使用的建筑面积,在建项目不算,按评估中心的意见,对西部地区实行特殊政策,其在建面积只要资金到位则可以视为使用面积。教育部高教司2005年7号文件和2005年评估通知里面有一句话,就是生均教学行政用房和生均图书,专家要根据实际情况自主进行考察,其含义就是一方面要坚持标准,学校要按照标准进行建设,另一方面专家组要考虑到学校建设过程中存在的困难,实事求是地进行评价。具体来讲,图书不仅要考察生均图书册数,还要考察每年的生均进书量,看学校所拥有的电子图书的数量及使用的情况,能不能基本满足教学的要求,从这三个方面综合起来进行评价。如生均教学行政用房不足,但学校充分挖掘潜力和充分利用现有的资源,提高利用率,能够有效地开展教学工作,基本满足教学需要,这样也可作为合格。

3.2教学经费

(1)四项经费占学费收入的比例

这里有两点要注意,统计生均教学经费的时候,教学经费和学生数要用同一时间段的,另外算生均教学经费的时候,经费用的是年底的数,即12月31日的数,计算时,使用的学生数是普通全日制本、专科在校生的自然人数,学生数也要使用年底的数,即12月31日的数字。2007年评估的学校,要考察2004、2005、2006三年的决算数据,2007年的预算数据提供作参考。2004年度执行方案的标准,即C级标准是20~23%,A级是25%,2005、2006年就要执行1号文件的标准,即C级指标是25%,A级是30%。教学经费的统计比较复杂,各个学校的情况也不尽相同,特别是本专科业务费,必须是直接用于本专科生教学运行的费用,教育部在报基本状态数据时有个说明。要强调的是水电费、工资及福利性开支,学生助奖学金、学生工作经费、教师进修费等都不能计入本专科业务费。

周济部长在第二次全国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提出,教学经费投入要作为一个重要的指标,教学经费投入不达标,学校教学评估就不能通过。高等学校要调整经费支出结构,切实把教学工作作为经费投入的重点,加大对教学经费的投入力度。

(2)生均四项经费增长情况

是考察学校近三年用于每个学生的教学运行经费在数量上的变化,计算时用的学生数是普通本、专科生在校生数。该项应考虑三个增长情况:一是近三年每年四项经费总值增长情况;二是生均近三年四项经费每项分别增长情况;三是近三年生均四项经费增长率的增长情况。

(四)专业建设与教学改革

4.1专业

(1)专业结构与布局

专业总体布局与结构要合理,如何才可称之为合理?从三个符合来考察,一是要符合学校的定位,二是要符合社会发展和经济建设的需要,三是要符合学校的实际条件。学校还要根据经济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要调整和设置学科专业,不断地优化学科专业结构,加大新办专业的建设和管理。学校要根据本地和本校的办学基础,建设品牌专业,形成优势和特色,最终形成与重点学科和专业相匹配的,在地区或行业有影响的重点专业或优势专业。要重点考察新办专业,考察其专业设置是否符合社会和教育部的要求,专业设置的论证和依据是否明确和充分,是否有相应的学科作依托,专业口径、布局是否符合学校的定位,教学条件(如实验室、设备、实习见习、教学资料、师资队伍等)是否满足教学需要,教学质量能不能有保证,学生满意不满意等几个方面。

(2)培养方案

培养方案是保证人才质量和培养规格的法规性文件,是组织教学过程和安排教学任务的重要依据,是学生在校几年中课内课外学习的重要保证。考察一个学校的培养方案,主要是考察制定培养方案的指导思想和原则,还有培养方案本身的内容及执行的情况。指导思想和原则:①要体现学校的定位,特别是培养目标的定位;②要体现具有时代特征的教育思想观念,教育思想观念要先进;③要体现当前我国高等教育的改革主流。

4.2课程

(1)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

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是人才培养模式的着重体现。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重点是要考察学校改革总体思路、具体计划、配套措施、实现的情况和已经取得的成果。学校应该根据人才培养目标和培养模式,从对人才的知识、能力目标出发,进行课程改革和建设,要进行优质课程建设、教学内容整合和精品课程建设,逐步形成一批教学质量高的有特色的本校优质课程。

(2)教材建设与选用

学校要完善教材的评审、评价、选用机制,要严把教材质量关,强调要选用高质量的精品教材和新版教材,要采取措施支持和出版有特色的教材。并不是所有的学校都有能力编写教材,对一般学校来说,主要要做好教材的选用,强调教材的评审、评价、选用机制,要求使用高质量的教材。

(3)教学方法与手段改革

教学方法改革的中心是加强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改革要有利于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精神的培养,要有利于增强学生自学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实践的能力,要有利于学生个性和才能的全面发展。课堂讲授要采用启发式、讨论式等教学方法,要提供给学生自主学习和实践的空间,提高学生自主学习和独立研究的能力,要突出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

教学手段的改革主要是采用现代教学技术和手段,特别是多媒体教学技术。教育部2005年1号文件要求,国家重点建设高校必修课利用多媒体授课课时不低于30%,其他院校不低于15%;重点建设高校是指“211工程”建设的高校;2005年以前按照方案执行,2005年及以后要按照1号文件执行。

(4)双语教学

在2004年修订方案时,对双语教学要求比原来的降低了一些,只是对四类专业:生物技术、信息技术、金融、法律这几个专业有量的要求,其他专业不作特别要求,希望学校注重规划,采取措施,积极支持推进双语教学。当前主要是提高双语教学的质量,继续扩大双语教学的数量。

4.3实践教学

(1)实习与实训

主要是考察学校实习时间有没有保证,采取什么有效的措施保障实习和实训的时间,是否收到好的效果。这里强调要保证实习的时间,要保证实习的效果,要科学地制定实习与实训方案,科学的设置实践教学体系,要不断改革实践教学内容,改革实践教学方法,要创造条件让大学生较早的参加科研和创新活动。

(2)实践教学内容与体系

实践教学内容包括实验、实习、实训、社会实践、课程设计、毕业设计(论文)、学年论文等,也包括军训、创业活动以及纳入教学计划的社会调查、科技制作、学科竞赛活动等。上述内容要形成科学合理的体系,对实现人才培养目标有重要作用。实践教学在评估方案中是重要指标,教育部2005年1号文件还强调是关键性指标。

(3)综合性、设计性实验

注意,这里是按学年统计的。只要一门实验课程有1个实验项目是综合性、设计性的,就算这门课程有综合性、设计性实验。应该说,这个指标目前要求还是比较低的。

(4)实验室开放

学校实验室开放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实验室开放考察的内容包括开放的范围、开放的时间、开放的内容和对学生开放的覆盖面,应该包括学校的科研、专业、国家和省级重点实验室,1号文件要求所有实验室都要对学生开放。

(五)教学管理

5.1管理队伍

教学管理队伍是指校、院(系)两级教学管理人员,包括学校的分管教学的校长、教务处的专职教学管理人员、院(系、部)分管教学的院长(主任)、教学秘书等,专指本专科教学管理人员,不包括成人教育、研究生教育管理人员。

(1)结构与素质

要求管理人员在组合上能从年龄、学历、学缘、专业、职称、能力等方面,构成合理的结构搭配,发挥最佳的整体管理效能。在教学管理队伍分析时要考虑到管理队伍的稳定性,教学管理队伍不稳定的,其教学管理秩序很可能也是不稳定的,所以在考察教学管理队伍时要考察任职时间。要考察教学管理队伍个人的德、智、才和从事管理工作所必需的业务水平,既要有与岗位相适应的能力、理论和知识水平,又要明确教学管理人员的岗位职责,要将教学管理人员的主要精力投入到管理工作当中去。

(2)教学管理及其改革的研究与实践成果

根据教育部颁布的教学管理要点,教学管理的基本内容包括:教学计划管理、教学运行管理、教学质量与评价,以及学科、专业、课程、教材、实验室、实践教学基地、学风、教师队伍、教学管理制度等教学基本建设的管理。教学管理的基本任务:研究教学及其管理规律,改进教学管理工作,提高教学管理水平;建立稳定的教学秩序,保证教学工作正常运行;研究并组织实施教学改革,努力调动教师和学生教与学的积极性。教学管理及改革的研究与实践成果,要求研究与实践成果显著。研究与实践成果是指教学管理调研或咨询报告、论文、专著等。这个观测点一方面要考察教学管理工作,考察这个队伍是不是严格执行教学的规章制度文件,严格的教学管理;同时还要看这支队伍有没有服务意识,能不能做到以人为本;第三还要看其研究的项目和研究成果。要看其科研状况怎么样,特别是对教学和教学管理的研究以及实施改革情况怎么样。

5.2质量控制

(1)教学规章制度的建设和执行

学校教学规章制度和教学管理文件是否完善,学校文件要体现先进的教学思想,积极采用先进的管理技术,采取措施确保各项规章制度的执行。

(2)主要教学环节的质量标准

学校要制定各个环节的质量标准,没有质量标准就无法评价各教学环节的质量,教学质量是多层面、多样化的。主要教学环节包括理论教学、实践教学(实验、实习、社会实践、课程设计、毕业论文或设计等)。质量标准是指为达到目标、水平和要求而制定的规范性文件所提出的要求。标准应具有目的性、规范性、可操作性。质量标准要符合学校的定位、人才培养目标和规格。课程建设、专业建设也都应有相应的质量标准,教师的教学工作也应有相应的工作规范。考核时除要求提供系列质量标准文件外,还要考核标准的执行情况。

(3)教学质量监控

建立自我完善、自我约束的教学质量(含实践教学)监控与保障体系是教学质量控制的重要保证。教学质量监控与保障体系包括六个环节,一是目标的确定,二是各个教学环节的质量标准的建立,三是信息的收集整理与分析,四是评估机制的建立,评估的重点是:课程评估、教师授课评估(实验教学评估)、学生学习的评估及院(系、部)的教学工作评估等,五是信息的反馈(收集的信息要反馈),六是政策的调控。这里特别强调毕业设计(论文)质量要有得力的监控措施且执行情况良好。

(六)学风

6.1教师风范

教师的师德修养和敬业精神

教师风范是教师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及道德修养、知识水平、文化水平、精神面貌等的综合表现,是教师的德与才的统一。教师风范是教师队伍素质的核心,是学校品牌和校风的象征。教师的教风不仅表现在课堂教学及各项教学活动之中,也表现在科学研究活动中,还表现在教书育人和为人师表等方面。在当前形势下,教师抵制学术腐败也是教师风范的表现形式之一。考察的重点是学校是否重视师德师风建设,是否制定相应的规章制度和奖励措施以保证教师的主要精力投入教学,教师是否严格履行岗位职责,做到严谨治学、从严执教、教书育人。

6.2学习风气

学习风气是学生在校学习期间的精神面貌的体现,它通过潜移默化对教学质量的提高起到十分积极的作用。优良学风的形成,一是离不开校园环境的氛围熏陶。美丽幽静的校园环境,高雅、健康向上的校园文化氛围是形成优良学风的重要外部条件。浓郁的高品位的校园文化环境会感染、熏陶、激励学生勤奋学习,拼搏进取。二是离不开学校的教育和管理。一所学风优良的学校,一定有一套完整的学生管理工作体系,完善的规章制度和规范化的日常管理工作。三是需要在一系列教育活动(即教育载体)中养成。为此,学校应创造一切条件,以丰富多彩的活动为载体,吸引、组织每一位学生积极参加科技文化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及其他各种素质教育活动。

(1)学生遵守校纪校规的情况

在这个观测点主要考察学校关于学生工作的体系、规章制度是否完善;学校进行这方面的教育活动特别是考风教育,措施是否得力,效果如何。既可以通过学校提供的有关资料,看学生是否遵守校纪校规、自觉遵守考试纪律,学校对违规违纪学生进行教育和处理的情况,同时又可以通过专家的实地考察和感受进行判断。

(2)学风建设和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措施与效果

主要看学校采取了哪些措施规范学生行为,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引导学生将主要精力投入学习活动以及取得的效果如何。

(3)课外科技文化活动

科技文化活动主要指学校以提高学生创新意识,实践能力和人文素质为目的而组织的各项科技文化活动,统计参加各类活动的人数时,应以较长时间、系统地参加的人数计算,若参加人数占学生总数的一半左右,可谓之“参加人数多”;有一定数量反映学生课外活动效果的研究论文、科技成果、文艺作品、竞赛获奖等物化成果,即可视为效果好。

(七)教学效果

这里有六个二级指标,三个是重要指标。教育部教高评中心[2006]1号文件规定,专家组进校考察评估,原则上只抽查在校学生近一年的试卷、实验实习报告和调阅最近一届毕业生的毕业设计(论文)。专家组进校仍要组织对学生进行基本技能测试,但不进行统一的闭卷考试。

7.1基本理论与基本技能

(1)学生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实际水平

如何来考核一个学校学生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主要通过三个方面,一是通过学生在校学习的成绩,特别是对学生学习主要课程的考试试题水平及学生考试结果的分析。不光看试卷的成绩,还要看试卷的质量,评分的标准及严格执行情况;二是要看学校之间横向可比较的考试和竞赛、比赛的成绩,全国的统考、地区的统考、全国的竞赛、地区的竞赛等;三是专家组考察的结果,通过查阅毕业设计(论文)、试卷等材料,还要通过各种形式的座谈、讨论、测试等等来考察。专家组最后要通过综合判断,以得出学生掌握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水平的结论。

(2)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一定要看学校在创新教育和实践能力培养方面所作的工作;二是看创新与实践教育成果及获奖情况,特别是获省部级奖励的数量和等级。

7.2毕业论文或毕业设计

毕业设计(论文)的质量,一方面反映了学生在校学习的质量,另一方面也反映了一个学校师资水平及教学管理水平,非常重要。考核一个学校的毕业设计(论文)主要看两点,一是毕业设计(论文)的选题是否结合实际,选题性质、难度、分量、综合训练等情况是否符合培养目标的要求;二是看指导教师指导的学生数是否适当,指导时间是否有保障。除了考察毕业设计(论文)本身的学术水平和质量之外,还要考察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综合应用知识的能力、外语和计算机应用能力、应用工具的能力、写作的能力等。关于毕业设计(论文)是不是必须强调“一人一题”的问题,《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加强普通高等学校毕业设计(论文)工作的通知》(教高厅[2004]14号)要求:毕业设计(论文)选题“要把一人一题作为选题工作的重要原则”。“一人一题”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独立完成任务的能力、避免相互抄袭的有效前提。当然,也可以几位学生共同合作完成一个较大的毕业设计(论文)题目,大题目的总体设计每个学生都要参加,其余部分应做到分工明确,以保证每个学生都能独立完成相应部分的工作。

7.3思想道德修养

学生思想道德素养与文化、心理素质

这里主要是考察学校所是否重视对学生的思想素质、文化素质和心理素质的培养,以及学生在这些方面的状况如何。在思想道德修养里面加了一个心理素质,因为在考察学生思想道德素养中,心理素质是很重要的。现在学生心理上的问题比较多,高校里出的不少问题与学生的心理状况、心理素质不健康有关。主要考察学生有没有相应的心理教育、咨询机构,开展了哪些工作,对学生的心理疾病是否进行及时的治疗。

7.4体育

体育主要考察两方面,一方面是看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的合格率;另一方面是看学校的群众性体育活动、竞技体育活动的开展情况以及学生是否养成良好的健身习惯。

7.5社会声誉

(1)生源

一是看学校学生的录取平均分与当地的录取分数线之间的差距,二是看第一志愿录取率,三是看报到率。

(2)社会评价

主要是看社会对学生的需求状况,用人单位对学校毕业生的反映,社会、媒体及家长对学校的评价等。

7.6就业

这个二级指标是从“社会声誉”指标中单列出来的。主要考察两个方面,一是看就业率,即近三届学生的年底就业率,二是看学校采取什么有效措施促进学生就业及其取得的效果。计算就业率分母应该是当年获得毕业证书的学生人数。

(八)特色项目

要求评优秀必须有鲜明的特色,评良好要有特色项目。学校在总结办学特色过程中,由于对办学特色的认识不一,对内涵把握不一,因而概括出来的办学特色,有的比较准确,有的就不太准确,甚至不是特色。根据评估方案注解,特色是指在长期办学过程中积淀形成的,本校特有的,优于其他学校的独特优质风貌。特色应当对优化人才培养过程,提高教学质量作用大,效果显著。特色有一定的稳定性并应在社会上有一定影响、得到公认。评估方案中概括特色体现在不同的方面,也是经过认真概括、提炼出来的,我个人体会,第一,这里要求的特色跟办学的成绩是有区别的,办学的成绩不一定能成为学校的特色,某些方面的工作做得好是成绩,但不一定是特色;第二,一个学校的办学特色是客观存在的,但有的是需要通过发动广大的教职员工挖掘总结出来;第三,办学特色与特色项目似有所区别。办学特色是经过更长时间积淀形成,涵盖更宽广、更深厚,而特色项目则相对要求低一些,具体一些;第四,这里讲的特色是教学工作的特色,一般不宜将特色学科和特色专业概括为特色,也不宜将学校定位等共性的内容作为特色,第五,特色项目不宜总结太多,也不可能很多,很多就不是特色了。

三、处理好评估指标及相关的几个关系

本科教学评估工作本身是一项庞大的系统工程,评估指标体系的构建也是一项系统工程,因此,在评建过程中有许多关系要处理好:

(一)正确处理好顶层设计指标与一般指标的关系

前面谈到第一个指标“办学指导思想”是学校的顶层设计,对学校的建设和发展至关重要,具有根本性、战略性的指导意义,它包括学校的办学思路、教育理念、学校定位以及教育观、质量观、发展观、人才观等,它是评估体系中的重要一级指标,它与评估的其他指标不能等量齐观、一视同仁,而必须是高屋建瓴,高度重视。因此,在教育思想观念的A级标准要求“具有先进的教育思想观念”,在C级标准中也要求“注重先进教育思想观念的学习与研究”,其所以如此重要,因为先进的教育思想观念使教育教学改革、建设和发展的先导。当然不是说其他指标不重要,其他指标,特别是其中的重要指标,也是构成指标体系的重要有机组成部分。

(二)正确处理好硬件指标与软件指标的关系

指标体系中看起来硬件指标很多,实际上软件指标更多,对办学来说,都非常重要。如何处理好两者的关系,关键是“硬件崇实、软件崇严”。也就是对于硬件要抓落实,对于软件要严格要求。特别是在硬件建设的同时不要忽略了软件的建设,更不要有这种思想,认为硬件是看得见、摸得着,专家容易考察的,而忽视软件建设。实际上办好一所学校,确定好办学指导思想,有效地进行教学基本建设与改革,科学规范的教学管理,树立良好的学风,学校才能办好。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软件建设的难度要比硬件建设更大。例如一个实验室,只要资金到位,买了设备,经过一段时间调试,就可以建起来。但是实验室管理、实验教学内容的改革、实验室的开放管理等短时间内是不容易搞好的。再比如,学风,有些学校平时工作抓得不好,在专家进校前突击一下,前三天看起来很好,第四天、第五天专家再回头到教室、自习室一看,都变了样。所以希望学校在评建的过程中能够把硬件软件两手抓,两手都要硬。

(三)正确处理好重视评估过程与重视评估结果的关系

目前广大高校在评建工作中对两者的关系从总体上看是处理得好的和比较好的,但也有某些学校因为过分在乎结论,从而忽视了以评促建、重在建设,有的以至于犯低级错误,弄虚作假。实际上评估结论是评估过程的一个必然结果,评估不是目的,评估的指导原则是以评促建,以评促改,以评促管,所以要更加重视建设和改革发展的过程。

(四)正确处理好领导重视与发动群众的关系

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是一项涉及学校全局性的工作,需要学校领导高度重视,同时又需要广泛深入地发动群众。在迎评工作中,学院是基础,部门是关键,必须“两轮驱动”、“比翼齐飞”才能形成合力,创造一种全校上下集中精力抓评估,一心一意谋发展,认认真真促整改的良好局面。

最后,还要说明的是,教学工作评估也要坚持与时俱进,方案要不断完善,工作方式方法要不断改进,现在教育部又成立了评估分类指导研究课题组,分几个摊专门研究这方面的问题,希望大家关注,结合本校的评建工作,提出进一步修订评估方案和改进评估方式方法的建议,共同为进一步搞好下一轮的评估工作而努力。

 

通讯地址:河西学院教学评估督导中心    邮编:734000     联系电话:8281447  8283682

Copyright©2018 河西学院教学评估督导处 All rights reserved